當我們翻閱城市地圖時,可以看到上面標記著主要路段,街道,標誌性建築(政府、醫院、學校等)和一些其他的標記。然而在實際的城市區域中,還有很多的街道,建築和其他的事物是地圖上所看不到的。因此,地圖無論多麼精確,也只能作為實際地域的一個指南或參考,而絕非完全等同於實際的情況。

  同樣的,在我們的內心深處,也存在著一幅人生地圖。我們用這些地圖來作為我們每時每刻思考分析,情感反應,選擇行動的參考依據或是標準。這些地圖是我們根據人生中的經歷,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發生過的,包括所聽,所看,所接觸到的,種種經歷過的人和事物,這些是自己親手繪製而成的。這幅地圖的核心便是一個人的信念,價值觀和規則,即一個人的BVR系統。同時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經歷不同,所以,每個人的地圖也是不盡相同的。

  我們就是用這些地圖生存到今天,所以應該充分感謝這些地圖。這些地圖之中的某些部分,仍然可以在未來繼續幫助和指導我們;同時,也有一部分已經模糊甚至滯後,應該重新改版繪製,然而我們仍然還在繼續使用。如此將會造成與事實間的鴻溝越來越大,最終往往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抉擇或行為,從而導致不良的後果。

  有效溝通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:客觀中立。如果失去了客觀,我們就會變得自我和固執,而此時的判斷則更多是依據我們自身的地圖而做出的。我們因為過於相信自己的地圖,相信了自己的感官對於所經歷事物的判斷,導致了溝通時的扭曲。因此,我們會與事實真相擦肩而過,很難或根本不會有真正的溝通效果。

  NLP假設前提:地圖不是真的疆域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說: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主觀認知所塑造的世界裡並信以為真。

當妳與對方溝通發生阻礙,其實只是代表雙方腦袋中地圖的認知不一樣,就好像兩個人對某個地區都擁有相同的資訊,只是一個是拿最新的地圖,一個拿10年前的地圖,所以彼此無法解讀對方的行為。

 

其實,我們都會使用腦袋中的地圖來解讀,並且理解後做出行動,在NLP中稱之為『世界模型』。

也就是所謂的『世界觀』。由於每個人的世界模型式根據個人過往的經驗塑造而成,所以實際感受到的也不同。

以下這張圖可以讓你了解世界模型式如何運作的:

未命名-1

外在世界的資訊,透過『感元』的『感覺模式(視覺、聽覺、感覺、嗅覺、味覺)』,將資訊輸入大腦。

這些吸收進來的知識繪在透過『過濾器』篩檢,然後在大腦內部由感覺模式重現,也就是『世界模型』;他並不等於實際上的現實世界,而是妳的大腦以妳理解的方式構築而成的。

而人們會根據這個在大腦內重現的世界模型,而有感情與生理現象,並且會以行動、姿勢、表情或語言表現出來。

所以無論你採取什麼樣的行動,事情就是不順利、遭受失敗、無法得到滿意成果的人,有可能就是腦中世界模型的資訊不足、範圍太狹隘、發生扭曲或太過老舊了。

好好觀察自己的世界模型,也許就能加以更新,因為只要腦中的地圖與現實有所落差,在現實中便無採取最佳行動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r.Love 的頭像
    Dr.Love

    Dr.Love

    Dr.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